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是经甘肃省科技厅(甘科政<2001>18号)批准,依托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的省内首家心血管病专业研究机构,实际开放床位27张。2003年获省人事厅批准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单位,2008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发[2008]43号)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也是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省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汇聚了以谢定雄教授(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兰州市科技功臣”、“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等荣誉,曾赴日本深造并获行医许可)和伏静媛主任医师(副所长,“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甘肃省省级劳模”,曾赴日本研修)为核心的65人专业团队(包括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8人、医师6人、护师/士31人、体外循环技师2人、实验室人员3人等)。团队核心成员均曾赴日本等国内外顶尖机构专科进修,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研究所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成就卓著,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1989年完成了全省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002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迄今已完成600多例,成功率高达99%以上,并开创性地应用新的全动脉化方法(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三次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创下省内医疗机构唯一记录。2006年率先开展创伤更小的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011年成功实施省内首例结合小切口搭桥与支架植入的“心脏杂交手术”,该技术被列为2012年兰州市科技局重点攻关项目。
在介入诊疗方面,1986年3月在省内最先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98年起省内率先开展经桡动脉插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显著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已完成1200多例临床病例。在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域,以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为核心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成效突出。1997年引进省内首台IABP仪,已成功抢救126例急性心梗合并休克患者中的116例,抢救成功率达92%,远超传统内科方法(15%)和单纯IABP(60%),相关研究“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法治疗危重心脏病临床应用研究”获2000年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为市重点科研项目。
2003年开展介入伞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迄今已完成600多例,创下一天内完成10台手术的纪录,高效完成国家民政部“明天计划工程”400多例残疾孤儿手术,“介入伞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2009年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获2010年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房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率先在省内开展“改良迷宫手术”(已完成12例,其中国内首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三瓣膜替换+房颤手术)及“微创迷宫手术”(省内率先开展4例),并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替换加冠状动脉搭桥加房颤手术,“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定为首批博士后进站课题。此外,在复杂先心病法鲁氏四联症根治、心脏肿瘤切除、大血管及夹层动脉瘤手术(切除、带瓣人造血管移植、冠状动脉移植)、四肢动静脉血管急性栓塞血栓清除、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外伤性大血管损伤急症修复、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省内率先开展三腔起搏器,年安装约50例)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独到技术。
研究所坚持开放式发展,与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秋田市立综合医院、中通病院等(聘请秋田大学阿部忠昭教授为名誉所长)以及国内顶尖机构如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山医院、西安西京医院、兰州军区总医院、兰州大学第一、第二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等保持紧密合作与交流。
配备国际先进的百级手术间、ICU病房及导管室,拥有大型进口X光心血管造影机、128层螺旋CT机、心脏彩超、进口呼吸机、体外循环机、主动脉内囊反搏泵(IABP)、冠脉流量测定仪(省内独有)、内窥镜血管采集仪(省内独有)、多功能监护仪、微量灌注泵等尖端设备,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与前沿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
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以精湛的技术、强大的团队、先进的设备和显著的科研临床成果,持续引领区域内心血管病防治水平,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守护西北人民的心脏健康。
四.设备条件:
近几年来心研所购置了性能优良的进口大型X光心血管造影机、128层螺旋CT机、心脏彩超、进口的呼吸机、体外循环机、主动脉内囊反博泵、冠脉流量测定仪、内窥镜血管采集仪、多功能监护仪、微量灌注泵等,百级手术间、ICU病房、导管室的设施达到国内先进、省内一流水平,使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更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