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胶囊解顽疾
近日,心血管内一科收住一名78岁高龄男患者。该患者因“反复胸闷气短3年,加重10天”来院。患者3年前轻微活动即出现胸闷、气短,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多次在省内外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讳疾忌医,因担心手术感染及创伤等风险拒绝进一步行传统皮下起搏器植入治疗。
此次患者因胸闷气短加重及活动耐量下降再次来我院。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总心搏47363次,平均心率32.8次/分,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血管内一科范晓涌副院长团队充分评估病情,结合患者诉求提出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方案。经积极术前准备。 4月7日上午,范院长带领心内一科介入团队与导管室密切配合,精心施治,将重不足2克、体积如药物胶囊大小的无导线起搏器精准送至右心室间隔位置,一场心脏"续航革命"圆满完成。 术后30分钟起搏器AVT模式工作,患者心室率提高到72次/分,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表示无导线起搏技术不仅为他解决了难题,而且实现了微创,减少了感染风险,手术第二天便能下床活动。 无导线起搏器安全植入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避免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皮肤切开、留置静脉内电极及皮下植入物,同时也没有了上肢制动及活动受限的烦恼,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特别适合: 1.高龄静脉硬化患者; 2.双侧锁骨下静脉闭塞; 3.多次起搏器更换导致静脉狭窄患者; 4.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 5.血液透析患者; 6.既往起搏器系统感染史; 7.特殊需求群体。 术后患者只需术侧下肢制动不足24小时就可以活动。 范晓涌副院长表示:无导线起搏器直接植入心腔,无需皮下囊袋和导线,凭借其微小的体积、长久的续航以及隐蔽的植入方式,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更舒适、恢复更快的治疗体验。区别于传统的导线设计,它大大降低了感染风险。 近年来,我院心内一科已常规开展该项手术治疗,得到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期待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能给更多需要的患者解除病痛,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