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心搏骤停患者重获“心”生
7月13日中午13:35, 我院急救分站收到紧急指令:一位有脑血管意外病史的老人在家中吃饭时,意外将食物误吸进气道,造成严重窒息,导致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接到指令后,急救小组迅速出动。“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启动抢救预案!”120”驾驶员李嘉桐凭借丰富的驾驶经验,争分夺秒赶往现场,同时调度中心通过车载通讯设备与急救团队同步患者情况,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抵达现场后,急救小组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吴方亮医生快速评估患者情况,下达抢救指令:“立即胸外按压,准备气管插管!”并使用负压吸引器清理气道异物,李嘉桐协助其持续进行球囊通气,随即医生完成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护士门博阳立即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每一次按压深度、频率都严格遵循急救标准。并且遵医嘱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用品......
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高温下持续高强度抢救20分钟。尽管汗水浸透衣服、手臂早已酸痛麻木,但没有一人停下手中动作。

终于,监护仪上消失许久的波形重新跳动,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吴方亮立刻指挥现场人员使用铲式担架快速将患者平稳的送入我院急诊科。


经过急诊科团队的全力抢救,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已转入ICU接受后续治疗。主治医生李锦升表示:“现场的规范急救为患者赢得了黄金救治时间,急救小组的专业操作和默契配合,是此次抢救成功的关键。”
救治任务结束后,车组护士感慨道:“刚参加院前工作不久,就有幸和急救团队一起成功将患者从呼吸心跳骤停的险情中抢救回来,对我以后的工作都是莫大的鼓舞。急救工作需要团队协同作战,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看到患者重获心跳,一切付出都值得。”


急救专家呼吁:呼吸心跳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4-6分钟,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至关重要。建议公众积极参与专业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让更多人成为“生命守护者”,为社会构筑更坚实的急救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