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义诊助力全民健康
世界骨质疏松日
骨骼作为内分泌器官,是一个活跃的"代谢调控中心",通过分泌多种骨源性因子向全身器官发送指令,从而影响全身的健康状态。例如,骨骼会释放一种叫做骨钙素的物质,不仅能让骨骼本身更坚硬,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像特派信使一样前往胰腺,帮助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稳定血糖;它还会作用于脂肪细胞,帮助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对于减少脂肪堆积、维持健康体重至关重要。而骨骼分泌的另一种“信使”——骨形态发生蛋白,则能有效抑制肝脏中的脂肪堆积,降低血液里的甘油三酯水平。此外,骨骼还分泌硬骨抑素等其他因子,参与调节糖代谢与脂肪代谢。

简单来说,骨骼强壮的人,身体内部的“通信系统”往往更加顺畅协调,患上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低,也更有助于实现并维持健康体重。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糖脂代谢紊乱,其患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显著高于骨量正常人群。这也提示我们,"强健骨骼"与"管理体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全身健康的坚实基石。

10月20日暨第30个“世界骨质疏松日”,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联合骨科,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了一场大型公益义诊活动,为前来咨询的市民提供了专业、贴心的健康服务。

内分泌科:骨质疏松防治的“前沿哨所”
内分泌科张莹丽主任在活动现场介绍:“骨质疏松症本质上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它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密切相关,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性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都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专业解读,个性化方案获点赞
“医生,我血糖高,最近总觉得腰背痛,是骨头出问题了吗?”一位患有糖尿病多年的王阿姨咨询。我们的医生耐心解释道,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影响钙磷代谢,损害骨质量,使得糖尿病患者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给她分析了体重控制、血糖管理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建议她进行进一步的专项检查,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构建骨骼健康“防火墙”
本次义诊活动也是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内分泌科与骨科专家并肩而坐,实现了“1+1 > 2”的效果。两个科室的紧密配合,为市民提供了从预防、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一站式健康咨询。

如何打造“强韧骨骼”,守护全身健康?
骨骼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生命早期开始积累,并终身维护。以下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营养为基础:
保证足量的钙(奶制品、豆制品、绿色蔬菜)和维生素D(日晒、鱼肝油、强化食品)摄入;
运动赋活力: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跳绳、舞蹈)和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
远离坏习惯:
戒烟限酒,减少碳酸饮料、过量咖啡因和高盐饮食;
早查早干预:
女性45岁、男性50岁后建议定期检测骨密度,尤其是有家族史、低体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的高危人群;如有任何骨质疏松的相关表现,积极就诊,寻求医生的指导。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