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眼病显神奇
“我的眼睛每天都干干的,烧烧的,好磨啊!”李阿姨走进诊室后很心急地说道。这是干眼症的患者最常有的感受。北京同仁医院的一项研究中,针灸治疗可以使患者泪液分泌量提高约30%,效果可与人工泪液相媲美,且不会有药物依赖性。这一医学研究,恰巧印证了《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的传统医学智慧。针灸治疗眼病是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科技的完美结合。
人体十二经络有很多是通过眼睛的,它作为了经络的“窗口”。中医理论将眼部分为五轮,对应不同的脏腑。肉轮(眼睑)属脾,血轮(内外眦血络)属心,气轮(白睛)属肺,风轮(黑睛)属肝,水轮(瞳神)属肾。这种 "五轮学说" 为针灸治疗眼病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医学则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到,针刺眼周穴位时,大脑视觉皮层会被激活,仿佛给疲惫的视觉神经 "充电重启"。
在众多眼病中,干眼症、视神经麻痹、缺血性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是针灸治疗的常见眼病。干眼症实质是泪腺、睑板腺功能衰退与眼表炎症的恶性循环。长期盯着电子屏幕导致眨眼次数减少,泪膜蒸发加速或眼表免疫失衡引发慢性炎症,进一步损伤分泌腺体,形成如同 "沙漠化" 的眼表生态系统。视神经麻痹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或外展神经受损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综合征,常表现为上睑下垂、复视、眼球转动受限等症状。病因错综复杂:糖尿病血管病变如同潜伏的 "沉默杀手",悄然损伤神经供血;外伤则像突如其来的 "电路短路",直接断裂神经纤维;而肿瘤压迫好比 "管道堵塞",阻碍神经信号传递。对于此类眼病,针灸可以选择特定穴位,如“靳三针”中的眼三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等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对于干眼症,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泪腺分泌,从源头解决 "沙漠眼" 的问题。对于视神经麻痹,视神经炎等,现代医学手段难以突破神经修复的瓶颈 ,针灸为 "断电" 的视神经带来了重新 "通电" 的可能。针灸治疗既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又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为神经修复提供营养支持。与单纯使用维生素 B 族等营养神经药物相比,针灸的协同效应更为显著。
针灸治疗眼病常用的穴位包括攒竹、睛明、承泣、四白、风池、光明等。其中,睛明穴位于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针刺此穴可激发经气,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四白穴则位于眼眶下孔处,属足阳明胃经,针刺此穴可调节阳明经气血,缓解眼肌疲劳。这些穴位的选择既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又得到了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验证。
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需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过于饥饿、疲劳或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灸。眼部有急性炎症或感染者,应先进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进行针灸。针刺有引起眼周出血或误伤眼球的风险,因此,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师进行治疗。
最后,给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护眼小窍门:每天按压攒竹、阳白、四白穴 30 秒,不仅能缓解眼疲劳,还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是办公室一族和学生党的理想选择。
针灸治疗眼病传承了数千年的医学智慧,又融合了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当我们的眼睛日复一日地承受着电子屏幕的 "轰炸",针灸或许能为我们的 "心灵之窗" 带来一缕清新的曙光。